编辑: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发表时间:2019-04-09
前不久,陈女士右手萎缩无力,连筷子都拿不起来,而且经常呼吸困难。这是人们常说的“不治之症”——肌萎缩、肌无力吗?肌肉萎缩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肌肉萎缩?肌肉萎缩后还能改变吗?来看看中医是怎么认识和治疗肌肉萎缩的。
肌肉萎缩在中医称为“痿症”属于疑难杂症病。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范畴。因多发生在下肢,故又有“痿蹙”之称。《医宗必读·痿》所云:“阳明者胃也,主纳水谷,化精微以滋养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下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赖以温煦滋养。若素体虚弱,久病成虚,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胃既不能运化水谷以化生气血而精血不足,也不能转输精微,五脏失其润养,筋脉失其滋煦,故发为痿病。
痿证以筋脉弛缓,肢体肌肉软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但因证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有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者;有缓慢发病者;也有时轻时重,周期性发作者;有疲劳后发病者,有睡卧后发作者。有以女性多见,有以男性为主者。一般以下肢发病多见,也有见于上肢、肩背者,轻者难于张口、睁目,甚者可致瘫痪在床。有以肢体近端肌肉弱于远端者,或以肢体远端肌肉弱于近端者。初则仅为肌肉软弱无力,久则肌肉萎缩不用。痿证的致病原因较为广泛,外感、内伤均可导致痿证发生。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患者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损伤肺脏,使其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成四肢肌肉筋脉失养,痿弱不用。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患者外感湿热之邪,或久居湿地,冒受雨露,感受寒湿之邪郁遏化热,或饮食不节,生冷肥甘太过,损伤脾胃,脾不能运化水湿而内生湿热,若湿热未及清除,濡滞肌肉,浸淫经脉,气血不运,肌肉筋脉失养而发为痿病。
3.脾胃受损,精血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赖以温煦滋养。若素体虚弱,久病成虚,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胃既不能运化水谷以化生气血而精血不足,也不能转输精微,五脏失其润养,筋脉失其滋煦,故发为痿病。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患者素体肝肾亏虚;或因房色太过,乘醉人房,精损难复;或因劳役太过而致肝肾亏损;或五志失调,火起于内,耗灼精血,均可致肝肾亏损。肝血不足,肾精亏虚,肝不主筋,肾不主骨,髓枯筋痿,肌肉也随之不用,发为痿病。另外,也有因实致虚者,如湿热留滞不化,下注于肝肾,久则亦能损伤,导致筋骨失养而发病。
诊查要点
1.患者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
2.缓慢起病,或急性发作者。
3.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或有反复发作史者。
4.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
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许多人常感觉“累了,困了”,但如果这种症状在合理调节下未见好转,反而持续不断并逐渐加重时,建议您注意看看中医的“痿证”是怎么一回事。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着"精修医术,诚练医德"的优良传统,不断以"专家云集"、"管理先进"、"技术精湛"为核心发展力,全方位提高医疗水准。以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造专业治疗癫痫、精神分裂、失眠、抑郁、帕金森、肌无力等疾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