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了解的疾病是
搜索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内科 > 重症肌无力 > 重症肌无力常识 > 亚健康人群更容易患重症肌无力

亚健康人群更容易患重症肌无力

编辑: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发表时间:2019-07-16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硷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曾被医学界认为是“不死的癌症”。引起重症肌无力的原因有很多种也很复杂。近年来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硷受体发生的病变所致,很多临床现象也提示重症肌无力病症和免疫机制紊乱有关。因此,一些因精神负担过重、生活无规律、工作压力大等而导致自身免疫系统减弱的人群,患有重症肌无力病状的几率要比生活有规律、工作精神压力小得的人要大。

  亚健康人群更容易患重症肌无力。所谓的亚健康即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我们称为亚健康状态。通俗的理解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

  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一种或几种状态,尤其是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状。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的减弱、抵抗力差而进入亚健康状态。

  虽然亚健康是否发展为严重器质性病变具有不确定性。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观察以及各位临床专家分析,此类人群患有患重症肌无力的几率却比健康人群要大的多。事实上经过专家的对比分析,患有亚健康的人群与患有患重症肌无力的人群在其症状上及形成的原因都有一定的联系:

  一、亚健康与重症肌无力在症状上有一定的类似。首先是外观上,患有亚健康的人群经常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易于疲乏,或无明显原因感到精力不足,体力不支。而重症肌无力得早期症状也是易情绪激动、易过疲劳;其次是生理上,患有亚健康的人会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季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性能力明显下降等,而患有重症肌无力的人由于本身或某些外界原因导致自身免疫能能力下降,从而易感冒等症状、易受外界病因侵扰,导致全身无力,肌肉萎缩

  二、亚健康与重症肌无力在患病人群上都是女性大于男性。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重症肌无力病症在各种年龄组均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

  三、亚健康与重症肌无力在形成原因上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大约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亚健康人群在现象上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突出的病症,但是由于这种症状已经导致自身免疫系统下降,很多临床现象也提示重症肌无力病症和免疫机制紊乱有关。因此,即使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有相当的因果趋势。

  事实上,正因为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等各方面疾病。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问题,从而此类亚健康人群又是可能患有重症肌无力的高危人群。

  为了正确对待重症肌无力病症,除了提前预防、及时查看、及时治疗之外,处于亚健康症状较严重的人群尤其是女性人群应该提前预防,及时找有关专家了解情况,关注自身健康。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着"精修医术,诚练医德"的优良传统,不断以"专家云集"、"管理先进"、"技术精湛"为核心发展力,全方位提高医疗水准。以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造专业治疗癫痫、精神分裂、失眠、抑郁、帕金森、肌无力等疾病医院。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是一所以癫痫疾病、精神疾病、脑部疾病临床治疗、预防为重点的中医现代化医院。医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详细]

服务指南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癫痫热线:010-83980888   精神热线:010-83980777   肌无力、帕金森热线:010-83980776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54号(西二环白纸坊桥东南角)
乘车路线:坐公交122、340、381、410、423、456、49、53、5、83、676、80、
939、运通102路,菜户营桥北下车即到 (查看乘车路线)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
京ICP备14004258号 (京)医广【2021】第01-12-0010号
注: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诊疗的依据。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