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发表时间:2019-01-15
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精神分裂症只能控制,还无法治愈。尽管早期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极大的成功,但是疾病的控制仍然离不开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正如当今的治疗理念所强调,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需要抗精神病药物无限期或终生治疗,由此来继续控制患者的精神紊乱或弥补和调节患者的疾病易感性。长期药物维持治疗应有效防止病情的波动、恶化或复发。
首先,需要探索不同抗精神病药是否有不同的靶症状。精神疾病主要由两大类构成:精神病(psychosis)和神经症(neurosis)。精神病主要是生物源性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神经症主要是脑疲劳或内心冲突所致,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现有抗精神病药物不是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它们的靶症状主要是幻觉妄想,对瓦解、紧张症和躁狂也有一定疗效。紧张症或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具有发作性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在精神分裂症中相对是比较好的。但是,一些慢性紧张症或不典型的紧张症,貌似阴性症状为主,故而有时并未得到医生识别和正确治疗。尽管文献表明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没有差异,但实际临床应用中,疗效差异是存在的,并且可能还有靶症状的不同,尤其是某些抗精神病药在慢性紧张症中所获得的戏剧性效果。回顾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史,迄今没有一种精神药物是在病因学假说的基础上发明的。事实上,许多生物精神病学的病因学假说都是从有效药物的作用方式中推衍出来的。某些药物对特定靶症状有效,除了临床应用的价值外,也可能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假说和药物治疗找到新的突破。
目前,有条件的单位开展的治疗药物监测只是临床解决个性化治疗的初步方法,其局限性在于多数精神药物没有确定的治疗窗、药物剂量调整需反复监测血药浓度。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给研究遗传变异对药物体内代谢和治疗效应的影响提供了前提条件,为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行性,尤其是对药物选择上意义更大。同时,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方法日趋成熟,为个性化药物治疗的精确定量分析提供了手段,尤其在个性化药物剂量滴定上意义重大。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以及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其他精神障碍。该类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往往只有精神分裂症和躁狂发作。实际工作中,凡是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均可选用抗精神病药,故其他非适应证使用在临床上仍较广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和2008年两次发布警告,所有抗精神病药禁用于老年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目前中国尚无针对该非适应证使用的禁忌,这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安全应用的隐患。
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开展药物相关死亡的调查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随访,开发防范药物危害、应对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系列实用技术,编制和推广药物不良反应处置的规范,将可以实现抗精神病药物安全、合理、规范的临床应用,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结局。
总之,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发展,将以尽早治疗防止功能缺损,系统治疗达到缓解并获得功能康复为目标。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着"精修医术,诚练医德"的优良传统,不断以"专家云集"、"管理先进"、"技术精湛"为核心发展力,全方位提高医疗水准。以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造专业治疗癫痫、精神分裂、失眠、抑郁、帕金森、肌无力等疾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