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发表时间:2019-01-16
精神病人会给家庭的其他成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由于精神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所以家属对病人易产生不良的态度和行为。那么,常见的心理误区有哪些?
1、否认心理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最佳时机。
2、忌讳心理
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迷信心理
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时,家庭成员由于缺乏精神卫生常识,而错误地认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动。既延误了病情,又耗费了财力和物力。当病人治疗效果欠佳时,迷信江湖游医的“包治”谎言,服偏方秘方,使病情迁延难愈。
4、求治心理
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分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心急,无益于病人的康复。
5、厌倦心理
精神病人若不作系统持久的治疗,就可能转为慢性,有的患者还会反复发作。在这种情配下,有的家属开始对病人产生厌倦心理;不再送病人住院治疗,不督促他们长期;不按时按量服药。
6、迁就心理
有的家属则认为患者有病,需要休养,而不让他们做事、工作和劳动,甚至连生活都给予照顾,百般迁就患者。事实上精神病人康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康复锻炼,康复治疗包括音乐、体育治疗、工疗等,以避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促进其早日康复。
7、帮助精神病人做到劳逸结合
家属的这些心态和行为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家属在帮助治疗精神疾病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能有利于患者康复。如果家庭能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关心,就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减少复发,并降低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对病人生活上关照并不需要给其吃“补药”,或让病人被动绝对休息。精神病并不是身体虚弱引起的,故吃“补药”或单纯休息于疾病的康复无益。其实,只要病人饮食正常就行了,不需要加强营养。
在家庭尽量安排病人做些日常活动如做家务、看些书报、参与娱乐活动、参加探亲访友、适当社交等,比单纯被动休息对疾病康复更有利。心理上支持也不是无条件地迁就病人,避免“精神刺激”。既有热情的鼓励与支持,也要有温和的批评与拒绝。引导病人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压力,增强患者自身内部抗“刺激”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减轻患者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促进精神症状消退,巩固治疗效果。患者比较好的照顾,就是带患者到医院接受科学规范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折磨,重返社会和家庭。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着"精修医术,诚练医德"的优良传统,不断以"专家云集"、"管理先进"、"技术精湛"为核心发展力,全方位提高医疗水准。以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造专业治疗癫痫、精神分裂、失眠、抑郁、帕金森、肌无力等疾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