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发表时间:2017-01-11
于平华: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精神科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专家组顾问、“中西医结合治疗”创始人之一,擅长治疗精神障碍、失眠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症、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精神疾病临床诊疗工作几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记者跟拍于主任忙碌的一天
8月25日上午,一位年近50岁的阿姨推门进入于主任诊室,她表情异常冷漠又稍显急躁,于主任招呼她坐下之后,她忙不迭地说:“医生,赶紧给我开点药,我一会还要给我孙子做饭吃呢!”一阵焦躁的表述之后,她擦擦脸颊和脖颈处的汗。
于主任耐心地听着这位阿姨的陈述,待到阿姨情绪稍微平稳一些的时候,问道:"您身体哪里不舒服啊?以前来我们医院看过吗?“没有”她略有些不耐烦地答道。"这样,那我帮忙检查一下,确定到底是哪里不舒服,您说这样好不好?"于主任耐心地劝导着。“哎呀,我就是比较近总是失眠,你这医生真烦,我就要开点安眠药,检查啥啊?”那阿姨说着还甩了个大白眼,并气哄哄地走了。
通过与于主任交谈才得知,平时像这样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很多,特别是和医生不熟的,一开始的对话都会让人莫名其妙。
于主任:一对一交流患者进入治疗状态
下午2点钟,那位阿姨再一次进去于主任的诊室,不等大伙说话,她就说道:“于主任啊,上午是我不对,比较近总是感觉心里憋得慌,以前每天晚饭后都会去跳舞,可是比较近根本没有那个精神,而且夜间还总是睡不着”在长达2小时的“倒苦水”之后,于主任算是摸清了些头绪,并稳定住这位患者的情绪。
在检测之后,确定了于主任的初步诊断,这位阿姨是得了“老年抑郁症”,其情绪异常不仅仅与家庭关系有关,还可能与身体上常年存在的疾病也有关系。这不,检查才刚结束,这位阿姨又开始了:“唉!我这人命就是苦啊,二十几岁生完孩子之后就得了皮下囊肿,三十岁时子宫肌瘤又住院了。幸好有个小孙子跟我很贴心,要不你看我活着还有啥意思啊,是不,于医生?”
于主任在听到阿姨孙子的说话,她仿佛找到了看诊的“切入点”了,并迅速绕开话题:"您孙子多大了?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这孩子还挺可人……在一阵唠嗑之后,证实了这个点切入地很奏效:这位阿姨情绪立马“转晴”了。就这样,这些患者慢慢被于主任带入了看病状态,并越来越配合。
看诊结束了,一天也就一晃过去了。我看了看手表,都已经晚上7点了。于主任笑笑说: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准时下班是少有的,只要患者病能看好了,我就非常欣慰了。
坚守临床一线 为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治疗
当一名精神科医生并不容易,能在临床一线当这么多年的精神科大夫,就更难能可贵了。这份坚守意味着,你要随时准备面对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时毫无理由的辱骂,乃至人身伤害;你要默默忍受精神科疾病迁延反复,怎么努力病人也不能完全康复带来的挫败感;你要坦然接受与其她科室相比,收入要低很多的拮据生活;甚至还要坚定地迎接社会、朋友乃至是家人的不理解和歧视。
曾有一个大学生,因为精神障碍休学入院。当时,我国对这一疾病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少得可怜。于平华和同事们,尝试性地用了一种刚刚引入临床的新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两周之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患者不仅症状控制住了,而且恢复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随着他们的精心调理,这名患者逐步康复,比较后出院完成了大学学业。“我的工作和付出治好了一个大学生,还给国家和社会一个有用之才”,这份成就感,让于平华发现了自己工作的闪光点和价值所在,从此坚定了做一名精神科医生的信念。
比较让于平华欣慰的,是患者告诉她,相信自己的病是可以治好的;是周围的人们告诉她,原来精神障碍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为了这一目标,她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只愿用自己的行动,换来百姓对精神疾病的理解,病人对精神科医生的信任。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着"精修医术,诚练医德"的优良传统,不断以"专家云集"、"管理先进"、"技术精湛"为核心发展力,全方位提高医疗水准。以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造专业治疗癫痫、精神分裂、失眠、抑郁、帕金森、肌无力等疾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