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发表时间:2018-10-21
很多患者及家属总会问:精神疾病患者还能恢复“正常人”吗?答案是当然,精神类疾病还远远没到“无药可治”的地步,很多患者在主动就医,配合主治医生的治疗下,是可以实现恢复的。这条路,从来就不是堵死的……不过,有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基本上是满心的害怕和恐惧。因为在一般人意识中,得了“精神病”后半辈子就完了。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真正能够对“后半辈子”造成影响的精神疾病少之又少,除非是非常严重的病症。所以,可怕的并不是疾病,而是我们对精神病的态度和方式。
总问别人吃什么药好?很多时候总有患者或家属问“XX症状吃什么药好”。我们理解这种迫切想治好疾病的心情,但这种做法有风险!抗精神病药物并不像是感冒药那样具有非常宽泛的适用性,“别人口中效果不错”的药物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这种做法是对自己的不负责!精神疾病药物需由主治医生依照检查的实际情况,开取适合患者体质、符合患者病症的药物。
对病症过于害怕精神疾病本身并非是“绝症”,可能我们遇到的病症在程度上比较严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无法治疗了。相反,当我们发现有精神疾病问题,越早主动就医,后期恢复的效果也会越好。比如对于抑郁症初期患者,在检查后可能只需要心理干预治疗即可,而到中期或者是重度期,就需要药物治疗辅助其他治疗。所以,如果确诊疾病后,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只要积极治疗,疾病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就不会很大。
擅自停药、减药甚至增加药物剂量,这在很多患者群体中都是有过的情况。比如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期后,可能药效还不错,症状很久没有复发,就会衍生出“自己病好的差不多了”这种错觉,便减药,甚至直接停药,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复发。有的患者自我感觉药效不佳,以为剂量不够,擅自增加服药的剂量,这更是错误的行为。然而,抗精神病药的剂量都是具有非常高精确性的,多服用或者少服用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建议患者不要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如果药效不理想或是有不良反应甚至是耐药性,需随时反馈主治医生,来调整治疗方案。
很多患者在潜意识中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治病是医生的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你可以为自己做的更多——边服药,边将服药后的效果和出现的情况定期反馈给主治医生。只有这样,医生才会依照你的服药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式。
很多患者以为疗效不佳是医生或药物的问题,但事实上问题可能出在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谓三分治七分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帮助疾病更好的康复。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一些生活事项:
1、树立信心,消除思想顾虑和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适应及自我调节能力。
2、严格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不要认为病情轻了,好了,就擅自减、停服药,要始终与医生保持联系,由医生根据病情指导调整和减停服药。
3、适当体育锻炼及文娱活动,尽可能多干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杜绝饮酒、控制吸烟、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态平衡。
4、注意季节变化,预防复发。有些患者秋冬或开春季节病情易反复,这与气候变化、患者一时不能适应有关。因此,当季节转换时,及时增添衣物,平时加强体质锻炼,亦可防止或减少发病。
对于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来说,比较痛苦的可能不是病症的困扰,而是无助感和别人的不理解,让不少精神疾病患者沉浸于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中无法自拔。所以,我们要一起积极面对疾病,改善不良心境,从不安、消极、抑郁等情绪中摆脱出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着"精修医术,诚练医德"的优良传统,不断以"专家云集"、"管理先进"、"技术精湛"为核心发展力,全方位提高医疗水准。以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造专业治疗癫痫、精神分裂、失眠、抑郁、帕金森、肌无力等疾病医院。